记者颜宁 徐立栋
实习生 陈秀琦 通讯员 方锐
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建设离不开创新活力的激发,但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更是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研究发明如何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不仅在于“从零到一”的创新,更是在于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6月16日,在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的配制实验室,质检人员正对新研发的“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进行配置后测定。“这是我们2018年立项研发的项目,全程由3名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天衡制药研发部项目经理秦本凯告诉记者:“一个产品的‘出生’要经历立项评估、处方前研究、小试处方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艺验证、资料撰写、注册申报等,最终获批上市……这是一条比较艰辛的道路,需要一次次地跌倒爬起。”
据介绍,天衡制药十分重视研发,在专业领域开拓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研发人员仔细研读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原则,同时向业内前辈积极请教,制订了详尽的实验方案,最终得到了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认可。
“原先生产的都是抗肿瘤的和止咳消炎类的药物,此次研发的药品属于抗菌类,自主研发拓展了公司的生产线,也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秦本凯说,仅今年1到5月,天衡制药研发投入资金达到168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5个。
经过近四年研发,今年3月,天衡制药研发的“左氧氟沙星片、巴氯芬一致性项目”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注册批件,在完善药品信息后,即将投入生产。
同样被评为镇海区2021年度“科技创新引领TOP10”企业的浙江夏厦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也传来好消息。夏厦精密专业生产齿轮、减速机等产品,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也是国内小模数齿轮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夏厦精密由传统走向创新,从掌握技术到创造研发。凭借产品的设计、开发、加工优势,近几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拓展至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医疗器械、安防等新兴领域,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而良好的声誉。
今年,该公司申请的3个发明专利已获得授权。“其中,‘一种具有升降减速机的物流机器人’的发明专利是我们技术研发领域的新尝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挑战。这种自动搬运装置如果生产并投入市场后,可以为物流行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夏厦精密研发技术人员何元春说。
“2021年,我们对换热器产品进行了功能升级,获得43项专利(其中包括4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谈及企业创新,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都跃良感触良多。咬牙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凭借在缠绕管式换热器领域近30年的执着钻研,石化建安的产品在全球高端换热设备中占据重要一席。
2021年,石化建安通过与知名院校合作、奖励企业人才等办法,实现了研发能力的又一次飞跃。持续的科研投入不仅让企业实现了产值20%的增幅,更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换热器产品更是成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30年来一直发力螺纹插装阀的宁波海宏液压有限公司依托自身的市工程技术中心,不断研发创新,提升产品品质。“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我区企业的共识,海宏液压也不例外。”海宏液压总经理董威说。
2021年,海宏液压携拳头产品螺纹插装阀,凭借碳五石油树脂、加氢石油树脂、弹性体(SIS、SBS)等产品,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公司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这其中,企业研发机构功不可没,同时也离不开镇海区的精准帮扶。”董威说。目前,海宏液压已获得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得标准者得市场。凭借创新力,海宏液压积极参加国家、行业标准修订工作,相继参与制定《液压传动二通、三通和四通螺纹插装阀插装孔》《中小吨位叉车用液压多路换向阀》等多个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推动发明创造成果转化运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还要处理好政府和企业、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
科技企业“大军”突起,政策“硬装备”要跟上。今年,区科技局还将开展科技政策入企行动,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获得感。引导企业用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10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新政,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政策,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